1.五灵脂丸
2.灭癫丹
3.蒺藜膏
4.二白灭瘢膏
5.五妙膏
6.黑布药膏
7.消痕口服液
8.归芷膏
9.丹参膏
10.半夏膏
11.牵牛散
12.鸡阻子药膏
13.消痕散(一)
14.消痕散(二)
15.苦参子膏
16.白僵蚕膏
1.五灵脂丸
【组成】五灵脂1500克。
【制法】蜜丸。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半丸至1丸半,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
【功能】活血破瘀、软坚化滞。
【主治】瘢痕疙痞(银痕症)。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赵炳南方。屡用效佳。体虚及胃肠功能障碍者减量或慎服。
2.灭瘦丹
【组成】轻粉、白附子、黄芩、白芷、防风各等份。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来,和勾,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分装备用。
【用法】外用。于每日洗面之时擦数次,临随之时再擦,可除瘢痕。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散结。
【主治】瘢痕。
【附记】引自清代《病医大全》。屡用神效。
3.蒺藜膏
【组成】刺蒺藜、栀子各等份。
【制法】药膏。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陈醋调匀成糊状,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于每晚临睡前涂于面上搬痕处,第二天早晨洗去。药物在患处存面时间长。疗效明显。
【功能】清热泻火、祛风散结。
【主治】面上搬痕。
【附记】引自清代《救急备用》。屡用有效。
4.二白灭瘢膏
【组成】鹰屎、白附子各30克,醋适量。
【制法】药膏。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食醋调匀成糊状,贮监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膏适量,涂揉患处,每日涂3~5次。
【功能】祛瘀散结,
【主治】瘢痕。
【附记】引自宋代《圣济总录》。屡用神效。
5.五妙膏
【组成】大黄90克,黄柏150克,羌活120克,红花120克,苍术150克。
【制法】药膏。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凡士林溶后人药末共捣匀成软膏状,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膏少许,外涂揉患处,每日涂1~2次。
【功能】清热燥湿、清肿止痒。
【主治】皮肤病遗留下来的瘢疯蛇痞。
【附记】引自《文球之中医外科经验论文集》。屡用效佳。
6.黑布药膏
【组成】黑醋5000毫升,蜂蜜375克,五倍子1250克,蜈蚣20条,冰片6克。
【制法】药膏。先将蜈蚣焙,研为细末,五倍子、冰片分别研为细末,再将醋置平底锅内加热或隔水煮1小时,入蜂蜜再煮10~15分钟,用小目筛缓缓筛入五倍子粉,边筛边搅,文火煮10~20分钟,待稍凉,加蜈蚣末及冰片末,搅匀成膏,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先用茶叶汁清洗局部瘢痕处,再将上药膏涂于患处;然后用黑布盖之,半小时即粘牢。每日换药1次。
【功能】祛风散热、解毒散瘀、软坚消肿。
【主治】面部椒痕。
【附记】引自《疮疡外用本草)。屡用效佳。
7.消痕口服液
【组成】红花9克,桃仁9克,当归15克,丹参12克,牡丹皮12克,路路通6克,木通9克,桑枝15克,浙贝母9克,生薏苡仁9克,甘草2.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并兑入臼酒1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活血化瘀、散结消肿。
【主治】面起红疙熔。
【附记】引自《少林寺秘方集锦》。屡用效佳。
8.归芷膏
【组成】当归30克,白芷30克,猪脂适量,白酒少许。
【制法】药膏。将上前二味药研为细末,和匀。再将猪脂入锅内,加白酒少许,加热熔化,人药粉调匀成糊状,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膏少许,涂于患处,每日涂5~10次。
【功能】祛风活血。
【主治】面部瘢痕。
【附记】引白明代朱梯《普济方》。灭瘢效佳。
9.丹参膏
【组成】丹参、羊脂各适量。
【制法】药膏。将丹参切碎,加羊脂同煎,至丹参中心变白为止,滤去渣,冷后膏成,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膏涂蝶患处,日涂2~3次。
【功能】活血除瘢。
【主治】瘢痕。
【附记】引自唐代孙思聪《千金翼方)。屡用有效。
10.半夏膏
【组成】半夏、禹余粮各等份。
【制法】药膏。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用鸡蛋清调匀成糊状,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上药用时调制而成,用时,先用纱布拭擦瘢痕令红,然后用上药膏随徐患处,日涂1~2次。
【功能】化痰散结。
【主治】瘤痕。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民间验方。屡用效佳。
11.牵牛散
【组成】牵牛子适量(黑丑)。
【制法】散剂。将上药研为细末,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本散适量,以猪脂调匀成糊状,涂后患处,日涂数次。
【功能】去除癃痕。
【主治】癜痕。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民间验方。屡用效佳。
12.鸦胆子药膏
【组成】鸦胆子仁适量(除去壳皮)。
【制法】药膏。将上药置乳钵内研碎如泥状,然后加人适量凡士林搅拌和匀,制成20%~30%的软膏,放置48小时可用。
【用法】外用。先将患处表面皮肤消毒,然后将软音涂数患处《不要触及正常皮肤,亦可用纸将正常皮肤厦盖),覆盖消毒纱布,约经48小时后可第1次换药,以后每隔2~4天换药1次。
【功能】清热解毒、外用蚀腐。
【主治】痕蛇熔。
【附记】引自程爵棠《穴位贴敷治百病》。临床屡用,均有很好的疗效。
13.消痕散(一)
【组成】防风15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黄芩15克,连翘15克。滑石15克,栀子15克,生石膏30克,甘草9克,麻黄9克,大黄3克,芒硝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疏风散寒、清热泻火。
【主治】皮肤划痕症。
【加减】兼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兼血虚者,加当归9克,白芍药9克:兼牌虚者,加白术9克,茯苓9克;兼瘀血者,加川芎9克,桃仁6克:兼痒甚者,加蝉蜕6克,苦参6克:兼热甚者,加黄连6克,黄柏15克;兼寒热错杂者,加制附子6克,干姜3克。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治疗50例,均获显效。
14.消痕散(二)
【组成】夜交藤30克,乌梅20克,全当归20克,丹参10克,乌梢蛇10克,蝉蜕10克,防风10克,苏木6克,生甘草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驱风散结、养血安神。
【主治】皮肤划痕益。
【加减】属风寒者,加制草乌、桂枝、柴胡各10克:属风热者,加败酱草、忍冬藤、薄荷各10克,属血瘀者,加红花、鸡血藤、川芎各10克:属血热者,加丹皮、生地黄、凌霄花各10克。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展用效佳。治疗150例,治愈141例,显效9例。
15.苦参子膏
【组成】苦参子仁90克,凡士林210克。
【制法】药膏。将苦参子仁研为细末,人凡士林调匀成膏,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按病变大小,取药膏数贴患处。
【功能】轻度腐蚀。
【主治】肉疙熔。
【附记】引自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屡用效佳。
16.白僵蚕膏
【组成】白僵蚕15克(炒),白石脂60克,白附子60克,猪脂60克。
【制法】药膏。上4味药,除猪脂外,共轧为细粉,过筛和匀。以猪脂调和令匀,瓷盒中盛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膏适量,涂数患处,上盖数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能】祛风散结。
【主治】面上瘢痕。
【附记】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屡用有效。药后避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美林配资-股票配资软件-专业炒股配资网-西宁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